当前位置:校内资讯

沧州渤海中等专业学校 中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2020

发布日期:2021/1/5 13:05:03 访问次数:1106

沧州渤海中等专业学校

 

 

 

 

  

1、 学校办学情况
(1) 学校概况.........................................................................................3
(2) 学生情况.........................................................................................4
(3) 教师队伍.........................................................................................5
(4) 设施设备.........................................................................................6
2、 学生发展
(1) 学生素质..........................................................................................7
(2) 在校体验..........................................................................................8
(3) 资助情况..........................................................................................8
(4) 就业质量..........................................................................................8
(5) 职业发展..........................................................................................9
3、 质量保障措施
(1) 专业动态调整...................................................................................9
(2) 教育教学改革..................................................................................10
(3) 规范管理情况..................................................................................13
(4) 德育工作情况..................................................................................22
(5) 党建情况.........................................................................................23
4、 校企合作
(1)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24
(2) 学生实习情况..................................................................................24
5、 社会贡献
(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25
(2) 社会服务.........................................................................................25
(3) 抗击新冠疫情................................................................................. 26
6、 举办者履责
(1) 经费................................................................................................26
(2) 政策措施.........................................................................................27
7、 特色创新
(1) 案例一.............................................................................................28
(2) 案例二.............................................................................................33
8、 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1) 主要问题.........................................................................................38
(2) 改进措施.........................................................................................39

沧州渤海中等专业学校

中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

(2020

一、学校办学情况 

(一)学校概况

 1、办学历史 :沧州渤海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91年4月,1999年5月被河北省教委批准为“沧州渤海中等专业学校”,2003年5月,河北省教育厅批准为“高等教育国家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现在办学层次有全日制普通中专、五年一贯制普通大专、成人专科、本科、网络教育专科、本科和各类短期培训等。

2、办学设施:学校主校区有校园面积77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有1幢综合办公楼,2幢教学楼, 2幢综合实训楼,三幢学生宿舍楼。建有护理实训中心、口腔修复实训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中心、计算机等4个实训中心,18个实验实训室。2020年又新建一幢五层,面积4000平方米教学楼,新增住宿面积4200平方米。有计算机200多台,并建立了多媒体教室、校园网。学校教学设施比较完善,功能配套较齐全,布局较合理。图书馆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藏书总量18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万册,电子图书10万册)。建有400米跑道的田径场和篮球、乒乓球、五人组标准足球场、单双杠等活动场地设施、卫生设施与设备。学校西校区(孔献山庄)占地面积1100亩,现有建筑面积41000平方米,教学设备设施齐全,可供1300名学生全日制在校学习。

3、教育教学管理现状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建立了“全员育人”德育体系,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办学,学校以国家示范校建设标准为目标,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连续多年列全省同类学校前列。学校已形成以护理专业为重点专业建设引领和其他专业共同发展的专业格局,形成了中职--专科“3+3”、五年一贯制、对口单招、三年制中职和对口高考互补,就业和升学兼顾的办学模式。 

学校坚持民主科学管理,坚持校务公开,坚持积极发挥教职工的民主监督职能,通过教代会、校长办公会、行政会制定了一系列学校管理制度,形成了规范管理模式。 

4、社会声誉:学校办学二十多年来,连续被省教育厅、省卫计委、市教育局评为“先进单位”,被河北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文明学校”、“省级重点学校”。连续多年被沧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国家、省、市多位领导到学校指导工作并对学校工作作出批示或题词,对我校办学成果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

(二) 学生情况 

截止2020年10月底,2020年招生注册学籍全日制学生3048人,与2019年相比较,增加1130人。现有在校学习学生(一年级和二年级)4966人,其中一年级3048人,二年级1918人,三年级2254人。2020年毕业学生2254人。 (具体情况见表1--1在校生统计表

 

 

表1-1在校生统计表

项目

2019年度

2020年度

变化率

在校生数

6264

6807

8.6%

当年招生数

1918

3048

58.9%

其中

护理

4556

4084

--10.1%

 

中医康复保健技术

155

296

90.9%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

122

288

136%

 

眼视光与配镜

22

38

72.7%

 

医学检验技术

125

141

12.8%

 

中药学

115

109

--5.2%

 

美容美体

0

36

100%

 

幼儿保育

0

286

100%

 

汽车运用与维修

391

458

17.1%

 

计算机应用

367

888

141.9%

 

会计电算化

211

183

--13.2%%

 

 

(3) 教师队伍
 
 
 
 
 

 1、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 2020年我校专兼职教师共计218人,其中专职教师173人,外聘教师45人,在校学生人数4966人。生师比23:1。2020年教师人数比2019年增加24人;“双师型”教师共计42人,“双师型”教师比例占19.3%;兼职教师人数45人,占教师总数比例20.6% ;教师学历结构: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51%。

2、教师职称结构 :专任教师高级职称人数1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校内专任教师总数10.5%,中级职称教师72人,占校内专任教师总数41.6%,初级职称及以下83人,占校内专任教师总数47.9%。

(四)设施设备 

学校主校区有校园面积77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有1幢综合办公楼,2幢教学楼, 2幢综合实训楼,三幢学生宿舍楼。建有护理实训中心、口腔修复实训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中心、计算机等4个实训中心,18个实验实训室。2020年又新建一幢五层,面积4000平方米教学楼,新增住宿面积4200平方米。有计算机200多台,并建立了多媒体教室、校园网。学校教学设施比较完善,功能配套较齐全,布局较合理。图书馆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藏书总量18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万册,电子图书10万册)。建有400米跑道的田径场和篮球、乒乓球、五人组标准足球场、单双杠等活动场地设施、卫生设施与设备。学校西校区(孔献山庄)占地面积1100亩,现有建筑面积41000平方米,教学设备设施齐全,可供1300名学生全日制在校学习。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1、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良好,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注重发挥德育主渠道的作用,拓展德育途径,强化德育阵地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2020年在校学生共4966人,学生思想品德合格率达到100%,违纪率控制在3%以下,犯罪率控制在0%以下。其中3650名学生是共青团员,占全校学生总数的73.5%。学生的日常行为与道德养成中我校通过全员育人管理办法与道德操行考评体系严格管理,在校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学生道德品行良好,纪律观念强,富有责任感。

2、文化课、专业技能课合格率: 2020年参加国家、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中职学校教师、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学校凭借优越的办学条件和承办能力,取得了优秀成绩,得到了市教育和兄弟学校的好评。参加人数60人次,获奖人数55人,1名教师组技能比赛三等奖,护理获得省级护理比赛团体二等奖,1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市级专业技能比赛中,6名教师获得个人技能比赛一、二、三等奖43名学生分获护理、汽修、计算机、学前教育等专业技能一、二、三等奖。这些荣誉大大地提升我校的社会影响和办学声誉,得到了市教育局和全社会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全校学生文化课合格率达到95%,专业技能合格率高达94.5%。

3、体质测评达标率: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贯彻落实《体育课程标准》,结合德育、智育和美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学生体质测评达标率为87.5%。 

4、 毕业率: 2017年我校招生录取2254名学生,经过三年的中职教育,学业成绩合格,2020年毕业2254人,其中升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学生310人,毕业率100%。 

(二)在校体验 

1、学习满意度:2020年全校共计学生4966人,4387名学生参与了教学满意度测评,学生对教学工作比较满意,满意度达到了94.5%。

2、活动、生活安全等满意度:学校通过抽取不同年级、专业和性别的学生代表开展了对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的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和校园安全满意度的测评工作。通过测评,学生对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的满意度98.5%,生活满意度98%,校园安全满意度是100%,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98%。同时,学生代表就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丰富社团活动、提高生活服务质量、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毕业生就业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三)资助情况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职资助政策,努力做好资助育人工作。2020年共免除学费726万元。2020年发放国家助学金22.5万元,其中上半年137人,13.7万元。下半年88人,8.8万元。2020年向4名品学兼优学生颁发国家奖学金2.4万元。 

(四)就业质量 

毕业生就业质量好,稳定率高。2020年,我校毕业生经过学校推荐,自主择业,转段升学,专业就业率达89%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5%,初次就业起薪均在2800元以上。 

(五)职业发展 

1、学习能力情况 :(1)2020年参加中职生对口高考331人,被河北省内高校录取310人,占升学人数的88.7%。 

(2)2020年学生各专业技能鉴定证书考取2342人。 

2、学生就业情况:2020年我校毕业学生2254人,2036人选择就业和自主业,其中1531名学生学校推荐了就业岗位,占就业学生人数75.2%;自主择业505人, 占就业学生人数24.8%;自主创业218人, 占就业学生人数9.7%。学生就业率达100%,就业对口率达75%,通过岗位轮换,就业学生得到最适合于自己岗位的比例占83.3%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结合本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区域产业布局,动态调整我校专业设置,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重点推进护理专业建设,通过示范引领的作用带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快速发展。 

1、专业结构 :: 2020年学校设有护理、汽修、计算机应用、口腔修复工艺、眼视光与配镜、医学检验技术、中医康复保健技术、会计电算化8个专业,以护理专业建设为抓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2、重点及特色专业 : 学校现有2个校级重点专业和1个校级特色专业。

3、人才培养方案调整 :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衔接,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厚基础、强技能。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结合《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大纲》以及中高职衔接五年一贯制、“3+4”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和我省技能大赛、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关要求, 2020年我校先后编撰修订了护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性教学计划》和《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并经学校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讨论审定通过,2020年秋学期正式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性教学计划》和《专业技能考核标准》的修订,使我校专业教学有章可依,是贯彻专业教学标准落地活动具体表现,为各专业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学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学校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充分发挥德育课堂的教学主渠道作用,坚持以价值观教育引领知识教育,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努力建设一批学生真心喜爱和终身受益的德育课程。 

  2、加强和改进公共基础课教学。按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开足、开齐、开好德育、职业生涯规划、体育与健康、心理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及专业基础理论等基础课程。加强文化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针对中职生的认知特点,改革学科本位的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公共基础课教学,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保证公共基础课程的授课学时。 

      3、促进中职与高职课程相衔接。学校在明确中高职衔接中职段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依据高职院校贯通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资源配置上的衔接贯通。 

4、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广泛开展实践性教学。通过与汽车4S店、维修厂等开展“产教融合”,拓展了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促进了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增强教学、学习、实习实训等教育教学活动的融合度,进一步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数达到总学时的60%。   

5、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根据不同专业教学要求和课程特点,创设多种教学方式,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借鉴职业技能竞赛成功经验,促进学校技能月竞赛活动与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形成良性互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6、信息化教学:学校现有公共网络教室4个,每个教室配备计算机60台;现建有52个多媒体教室,均配备有电脑和投影仪;建有护理、汽修、口腔修复、计算机等实训室,按标准班级人数配备足量实训器械,供实训教学使用。学校用于教学的计算机有318余台,学校先后为教职工配备了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教师用机和学生用机均能接入互联网络。90%的教师能较熟练使用计算机,80%的教师能独立运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教师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开展教学工作,改进教育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手段在各专业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7、实训基地 :学校不断创新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不适应中职教学要求的实训教学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训教学实行校、处、系三级管理,学校宏观指导协调,教务处具体管理并负责检查指导、系具体执行实施。学校出台了《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实训室管理规定》、《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适合各实习实训场的具体的规章制度,建立了统管与专管相结合的实训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使之职责明确,界限清楚,关系顺畅,运转高效,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重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实践教学在各专业教学中的比重,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活动,实验实训开出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专业发展和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职业技能认证通过率明显上升,学生在省、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成绩明显提高。  

8、教材选用:在教材的选用中,学校严把教材质量关,参照各课程大纲要求和规定,基础课全部选用国家规划教材,专业课坚持国家“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优先、兼顾各专业课教材开发与建设的实际。凡未经教育部全国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学培训书籍一律不得作为教材使用。在教材采购、验收、记账、发行、结算等一系列工作中管理有序,每两年调整一次教材的选用,淘汰落后的教材,使高质量的新版教材成为教材选用的主体,保证了教材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出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有用的人才。 

(三)规范管理情况 

1、教学管理 

(1)落实专业教学标准。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严格执行专业教学标准。按照教育部发布的中职专业目录,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规范教育教学。结合我校专业特色,制定完成我校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和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组织开展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杜绝了课程开设与教学实施随意变动等现象。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教学文件,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教学组织建设,建立了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职责。定期主持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及时诊断诊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规范实习实训管理。严格执行学生实习管理相关规定,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完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信息通报等安全制度,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改变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不一致等现象。

(4)加强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制定《沧州渤海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工作评价考核办法》和《沧州渤海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考核办法》,构建教学工作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质量评价制度,把学生的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2、学生管理 

2020年,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建省级德育示范学校为目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创新德育载体,拓展德育途径,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致力学生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了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严格执行招生管理制度。学校认真学习贯彻河北省教育厅有关招生工作精神,严格执行招生宣传制度,坚决杜绝虚假宣传、有偿招生和欺骗误导学生等违规行为。2020年5月至6月间,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活动周和河北省2020年职业教育宣传月的工作契机,我们开展线上职教课堂,多渠道宣传学校,让生源校生源师生和家长通过网络体验现代职业教育,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招生信息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学校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教职成【2010】7号)及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沧州渤海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在新生注册入学、学生退学、学生毕业等环节规范学籍管理,学籍档案内容真实齐全。

(3)严格各项常规管理。加强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努力构建全员育人格局。组织全体学生管理人员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文件精神,提高德育教育政策理论水平;通过校本培训和举办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引领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对全校学生干部分层次开展了专题教育培训,加强学生自治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主题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禁烟、禁毒、安全法制教育,大力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节约意识和道德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了2020级新生的行为规范和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认真规范做好学生的日常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开展了学习签署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开展了十八岁成人仪式教育、第届“护士风采”大赛、庆国庆歌咏比赛、2020级新生军训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德育载体,拓展德育途径,各班级建立家长微信交流群,开通线上家长学校,畅通了家校沟通的渠道,进一步完善了家庭育人和社会育人工作体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目标,加强了学风建设,组织2020级入学新生开展了入学摸底考试和专业思想教育活动,认真抓好早操和晚自习管理和考风建设,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学风、校风建设;以强化自我管理为重点,加强了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对宿舍管理员的考核,及时发现查处各种不文明行为。按照学生操行考评办法的要求,认真做好学生操行动态考评工作。对全校团学干部分层次开展了专题教育培训,加强学生自治干部队伍建设。 

(4)严格落实资助政策,努力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学校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财教〔2012〕376号)、《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财教[2013]110号)、《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3]84号)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沧州渤海中等专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细则》和《沧州渤海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奖励制度》、《沧州渤海中等专业学校奖学金评定发放办法》等制度。学校严格依据“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对受助学生信息进行系统管理,由专人负责按月对系统维护,对退学和流失学生及时注销其学籍。规范资助流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认真做好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的申请、审核、发放和资金管理工作,资助经费发放规范有序,资助档案管理规范齐全。 

(5)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校着力抓好体育课教学和早操、课外活动的管理,班级、学生处、学校等不同层面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学校建造了标准足球场,配套安装了10套健身器材,学校开设有心理咨询室,建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配备了兼职教师,为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促进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3、财务管理 

学校严格按照上级财政部门、教育厅的规定,开展财务工作,在每项经济事务中,严格依照财经纪律、财务规章制度办理。学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学校对财务经费实行严格管理和公开透明的原则。学校实施了财务收支内部审核制度,内部审计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学校内部部门财务收支的审核力度。每年末财务工作委托专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切实加强财务管理,把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教育教学实训和办学条件的改善上,尽量压缩不必要的开支项目,财务收支实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和审批制度。学校的一切重大开支和重要经济事项决策均由学校集体研究决定。学校严格遵守银行存款的管理制度,按规定开设并管理好银行帐户。支票、银行印鉴实行专人管理,按要求做好存款帐并与银行及时对帐。财产物资按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设立固定资产,建立了专项管理制度。每年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按相关规定对报损、报废的财产进行申报、审批,切实做到了帐帐相符,帐物相符,严防学校财产流失。

 4、后勤管理 

学校建立了健全的校产校舍管理制度,配备校产校舍专职管理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学校所有固定资产清理登记,新增和减损固定资产手续规范、及时入账。维护好学校各种基础设施,保证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所需办公用品及学生用品等实行公开招标、集中采购供应制度,保证物品质量,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有完善的物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物品出入库制度;校长为食品安全责任人,总务处长具体抓落实,建立健全学校食堂米、面、粮、油等大宗物资定点采购、索证登记、食品留样、餐厨具消毒等制度,确保食堂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严格做好食堂工作人员健康体检、培训、办证等管理工作。确保食品安全,保持食堂的清洁卫生,利用校园媒体及主题班会、板报进行“勤俭节约”宣传活动,教育学生珍惜粮食,杜绝浪费;桌、椅、凳、橱柜、床、沙发、电扇等办公用品,实行统一由总务处进行管理,由使用部门或个人负责。学校制订配备标准、管理及赔偿制度。建帐立卡,每年核对一次,办理报损报废手续,做到账物相符。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教职工调进调出,均应办理领用物品归还手续,遗失、损坏按制度赔偿。随时报修,对于非人为损坏的财产,学校负责维修或更换;对校内的水电气暖系统由专人负责,实行每日巡视维修制度,随时检查跑冒滴漏,保证设施设备的安全,尤其是用电设备和线路安全,防止水质污染和管道破裂,确保水电气暖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学校的卫生保洁、绿化养护、垃圾清运等以服务外包、过程考核、目标管理的形式,专人负责监督检查,保证校园及楼宇内部整洁、美观。 

5、安全管理措施  

为确保学校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完善防范机制,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学校每年组织召开一次综合治理工作会议,总结上一年度工作情况,安排部署本年度工作计划,与各处室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处室主任为成员的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强化责任,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校园安全工作与各处室、班级和教职工学期考核相挂钩,实行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真正使学校安全工作落到了实处;学校利用法制教育、禁毒教育讲座、橱窗板报、标语、校园广播、班级宣传栏、主题班会、宣传图片、升旗仪式讲话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出“人人讲安全,处处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浓厚氛围。组织进行了“消防安全知识问答”,邀请法制副校长进行了“法制、禁毒教育专题讲座”,同时组织学生观看禁毒教育专题录像和紧急疏散演习等各种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了师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的防范措施,坚持“从细微处着眼,从最小处抓起”的原则,加大安全工作管理力度。在学生下课期间、上下学等重点时段禁止车辆出入学校,有效的防止了校内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为防止踩踏事件的发生,学校经常进行安全纪律教育,在教学楼、学生公寓、实验实训楼等场所悬挂了警示语,防止了校园踩踏事件的发生。在校园围墙周边、学生公寓窗户安装了防护栏,粘贴悬挂了警示语,杜绝了学生翻越窗户、围墙的事件,有效的防止了学生摔伤、跌伤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学生处、各班级在做好平时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基础上,周一升旗仪式多次强调学生安全并提出具体要求。学校明确要求学生在校内不追逐打闹,以防发生碰撞事故。学校的电源线路、体育器材、设备设施做到经常检查,随时维护。除了平时的检查外,每学期针对安全工作进行多次全校性的排查,排除了安全隐患。多年来学校没有发生因为设备设施劳损而引起的人身、财产安全事故。此外,安排值班教师住进学生公寓,实行8小时工作制24小时负责制,加强人防安全,严格值班制度和夜间值班巡逻制度,完善值班预案和节假日领导带班制度,学生上下学管理制度等措施,有效的防止了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堵塞了漏洞,保证了学校安全。逐步完善了门卫值班制度,有效的防止了社会闲散人员和不法分子的滋扰;校园及周边的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巡查,制定了安全巡查制度,学校与开发区金岛派出所建立了长效联系机制,确保了校园及周边的安全;为了进行学生宿舍安全管理,住进学生公寓的值班教师,督促指导学生按时就寝,有效的制止了学生在宿舍的不文明行为,制定了教师值班制度;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学生行为“十不准”等规章制度,对学生行为起到了约束和限制作用,使学生安全工作得到了保障;每学期的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教会了学生逃生自救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在紧急状况下逃生避险的能力;为防止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发生,学校制定了安全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责任分工;学校安全工作牵扯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务处、学生处经常性进行师生安全教育,实验实训课的规范管理,防止了学生在上课期间的伤亡事故;学生周末回家、返校的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节假日饮食安全等教育工作常抓不懈,成效显著;总务处对学生食堂、超市的经常性检查,保证了学生的饮水、饮食安全。学校的消防设备、体育器材、电源线路均有专人负责检查,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进行维护修缮;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安全处经常性进行学校安全工作检查,不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做好安全工作的方法,解决工作出现的问题,将隐患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有可能引发的一切安全事故,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6、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了管理队伍建设制度,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增强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加大对管理队伍的培训考核力度,通过校际交流、派出培训等形式培养精干高效的管理团队,完善群众参与评价管理团队的机制,以群众的外推力增强管理团队能力提高的内动力。 

)德育工作情况 

1、 德育课的实施情况 

      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意见》(教职成〔2008〕6号)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的要求,并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以重视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为导向,以增强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目的,有序地组织和开展德育课教学工作,合理安排不同年级德育课内容,将德育课程内容融入实习实训过程,将诚信、敬业、责任、职业精神等德育内容融入教学工作实践。德育课程的开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两门课程。各专业都开设《心理健康》、《体育与健康》等选修课程,同时,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各专业以专题讲座、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安全教育、法治知识教育等教育内容,符合德育课教学大纲的课程标准。

2、校园文化建设、文明风采活动开展情况

学校十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工作。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建设富有特色的优秀班级文化,进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和综合素质,学校2020年专门制定下发了《沧州渤海中等专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方案》,开展了优秀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树立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形成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浓郁文化氛围、优秀文化精神的和谐班集体组织。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公寓和宿舍管理,认真开展了文明宿舍创建活动。2020年评选表彰了50间校级文明宿舍,6个文明班级,56名文明标兵。围绕安全规范达标、卫生干净整洁、文化氛围浓郁、设施服务到位的建设要求,开展了学生示范性建设公寓创建活动。

为推进学校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0年学校组织开展了“践行核心价值观,激扬职校生风采”为主题的 “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3、社团活动、团组织学生会建设及活动等方面 

学校成立了学生会组织,共青团组织。各级团学组织制定了符合专业学习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学期、学年活动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效果好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育人功能。 

)党建情况 

1、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由学校党委委员和党员中层管理人员担任4个支部(机关党支部、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培训综合党支部)的支部书记;进一步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部门制度,调整了部分联系部门人员,专门设置纪检工作人员一名。

2、建立完善党员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示范引领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树立全心全意为学校、为师生、为群众服务的思想,把广大师生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 

3、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重点突出,措施到位,把思想先进、工作过硬、政治优秀的教师、职工、学生吸收到党的队伍中,不断增加党的力量,注重发挥老同志的积极作用。

     4、落实党建经费保障。切实解决了支部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党员队伍教育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保障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开展。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我校积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产业升级,深入开展调研,不断改革尝试,积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2020年,我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汽修专业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沧州市开发区多家汽修企业开展工学交替,护理专业与北京、天津以及我市、区、县各医疗机构开展教学实习,幼儿保育专业与清宏教育集团、君蕾教育集团、春雷教育集团等单位签署了订单培养协议。其他专业也不同程度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学生实习情况 

加强各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重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实践教学在各专业教学中的比重,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活动,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训基地的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各个岗位的工作环节,可以学习按照行业标准要求而进行具体工作,可以使他们能顺利地由学生过渡到合格的技术人员;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协作精神,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综合素质提高并重,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与学会做人并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专业发展和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充分发挥创建省级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示范引领作用,走特色和内涵发展道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近年累计培养近万名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当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5%,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85%。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较为满意。 

(二)社会服务 

学校为社会培训等服务情况:我校是兰州大学、承德医学院、河北北方学院成人教育学习中心,承担有成人专科、本科的学历教育工作,在籍学生有近8000人,同时也是河北省应急管理厅批准的安全生产三级培训机构,也有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资质。学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跨界”工作,采用多种途径与方式,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工作,使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效用化。学校积极主动联系地方人社、民政、安监等单位,拓宽服务社会的领域和渠道,协作、互利开展社会人员技能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辅导等技术培训。2020年完成安全生产培训、汽车驾驶员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人员培训等专业人员等培训与考试8326人次,充分发挥学校为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的服务作用。 

(3) 抗击新冠疫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原则,带领全体师生一道“严防死守,共克时艰”,防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确保了学校如期安全复学复课,确保了广大师生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为强化社会责任,关爱社会防疫,院校成立了院校长张玉仓为组长,党委书记陈刚,党委委员、副院校长杨建民、张浩、王新华任副组长的防疫领导小组,负责对社会防疫工作的支持和援助。组建了30余人的抗疫志愿者服务队,时刻准备着奔赴防疫线,深入到辖区消毒灭菌,排查发热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为社区、街道、企业、学校服务。

张玉仓院长还通过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向武汉捐款10000元,学校出资在沧州晚报上做公益广告,表达民办学校的爱国心声。张院长得知黄骅有两个民办医院派护士前往武汉支援,他立即给两个医院的院长写信致敬支持,表示今后他们两个医院的医护人员如果需要提高学历,请来我们学校,我们学校将为他们减免学费,两个医院都很感动。

院校得知我校网络本科在读学生刘树君主动请婴参加抗病毒赴武汉医疗队后,张玉仓院长亲自给他写致敬信,表示支持。并提出待他胜利归来后,请他到学校给学生做报告鼓劲,退还他全部学费杂费。刘树君归来后,我校如约退还他全部学杂费5700元。

 
六、举办者履责 

(一)经费 

2020年学校收入共计906万元(其中包含省财政厅、教育厅批复学校的免学费补助收入合计726万元),建设新教学楼、投资护理实训室、汽修实训车间、变压器增容建设及设备购置项目投入近1240万元。

(二)政策措施 

1、理顺处室职能。学校对各处室相关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履行指导、协调、服务、监督等职能,同时转变工作方式,变过程管理为目标管理。教务处和学生处在学校领导下,在学校职能部门的指导、协调和服务下,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自主开展教育教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学生管理和就业管理等工作;负责本处人员的分工、管理和考核;提出班主任和教辅人员聘任、奖惩意见;提出师资引进和培训计划,组织开展校本培训。

  2、校处二级管理的运行机制。在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下,将教学、学生、招生就业、人事、资产管理的权责在学校职能部门和各处之间进行科学合理划分,理顺校处关系。 

(1)教学和专业建设方面。学校教务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专业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各专业教学等进行考核。各专业制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定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并组织实施;拟定实验实训建设方案,并参与建设和管理使用。 

 (2)学生管理方面。学校学生处制定全校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计划、方案和管理制度;管理学生公寓、审批和指导社团工作、对学生工作进行考核;制定学生工作计划和日常管理办法,指导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负责班主任选聘、日常管理、考核奖惩;做好学生奖、助学金的评审和勤工助学等工作。 

(3)招生就业方面。学校招生就业处根据省厅招生政策编制招生计划,对全校招生就业工作进行宏观管理。组织实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教育、顶岗实习、就业推荐、跟踪服务等工作;组织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4)人事管理方面。学校办公室对学校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进行管理;核定岗位职数和人员编制;审定用人计划。编制用人队伍建设规划;制定人员培养、引进计划和外聘人员拟用计划;招聘、管理外聘人员。 

(5)资产管理方面。学校总务处统一管理资产;负责资产采购、验收、调配、建账、维修和监控等。拟定资产采购计划;协助新购资产验收,对使用资产提出调配建议;负责使用资产的维护、管理,编制资产维修计划。 

七、特色创新 

【案例一】   固我国防 爱我中华 

——沧州渤海中等专业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做法及特色 

国防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国防与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息息相关,我们需要提高青少年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学校秉承着“激发学生潜力,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将学校德育体系与军事化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过硬的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深化学校国防教育改革,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国防素质、国家意识、国防意识和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健全组织,突出特色,科学规划 

在构建学生德育体系时,把军事化管理当做学校特色管理的窗口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将军事化管理与学生的日常表现相结合,把国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建立了以校长、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学生处长、各班主任为组员的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安排国防教育工作,定期检查。坚持学生国防教育活动班主任全程跟班,把国防教育活动及军事训练成果考核纳入班级日常考核,作为班级量化评估、教师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明确责任。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学处负责学生的军训以及相关活动,有专职军事教官负责学生的军训;军训教官按照学校要求制定教育教学方案和计划;把国防教育经费纳入年度学校财务预算,保障国防教育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切实把国防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创造教育氛围,拓宽渠道,加强教育 

1.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坚持国防教育给课时、上课表、进课堂。为了使学校国防教育得以顺利有效的开展,我校首先加强对教师的国防教育,增强教师的国防意识,把课堂教学作为国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保证学生每周有一次国防教育课,做到有主题、有教案、有检查落实。科目教师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国防知识、国防理论、国防精神、国防历史等国防教育内容。积极开展国防教育教学研讨,提高学生对国防教育的深刻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国防教育观念。利用体育课、语文课、德育课,推行各学科教学中国防教育的渗透,既增强了学生的国防观念,又丰富了教学内容。 

采取“结合、渗透”的教育原则开展国防教育。如音乐课根据歌曲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体育课要进行基本的军事技能教育和训练。国防教育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主要渠道。所有学科教师都应该能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形式渗透国防教育知识。 

2.国防教育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开展 

国防工作事关大局,学校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和多种资源平台,营造国防教育浓厚氛围。一方面,利用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到革命烈士陵园扫墓、聆听解放战争老英雄讲战争故事、观看军事题材红色影片、观看国庆大阅兵视频、组织军事训练成果汇报展演等大型国防教育活动,营造教育氛围。一方面,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宣传栏、黑板报、电子彩屏、校园网站等资源以及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日常教育。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得到了广大师生热情支持和广泛参与,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群众一致好评。 

(三)创新运作,保障活动正常开展 

1.建立军民共建单位 

我校与人民防空办公室、沧州市武警中队看守所支队等单位建立了共建合作关系。定期邀请部队官兵到学校上课,通过讲历史讲故事讲“五防”,并组织部分师生到共建单位参观,达到互相关心、互相促进、双拥共建目的。伴随着学校的发展,有着越来越多的机构积极与我校联系,国防教育离不开社会团体的支持与帮助。 

2.特色活动促进国防教育 

(1)利用共建单位资源,开展军训工作,促进学生管理。 

每学期开学对学生进行一周的军训。仪式上庄重、肃穆,思想上引领、启迪。在严格要求和谆谆教导中开训,在竞争有序中闭训。期间同学认真参与、教官认真示范严格要求,军训对每一个学生而言,是一次磨炼更是一次蜕变,由个性发展到团队意识的展示,使全体师生迸发更为强烈的爱国热情。 

(2)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学校利用每年的重大节日,身边的教育资源,以及阅览室、图书馆、宣传栏等阵地,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主题教育活动。包括每年四月份组织学生开展教育实践周活动,清明节组织师生徒步到烈士陵园扫墓纪念革命前辈,“五四”青年节组织成人宣誓仪式,“八一”建军节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国庆节开展爱国教育。这些活动有力促进了学校国防教育的开展。 

(3)成人宣誓仪式 

学校在每年的 5 月 4 日,隆重举行“心怀感恩·承担责任”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学生家长与各班班主任、跟班教师共同为学生发放成人贺卡,贺卡里饱含了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和美好的祝愿,殷殷师生情和拳拳报国志,是对学生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洗礼。 

(4)假日实践活动 

假期间,学校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依托社会教育力量,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手、眼、耳近距离触摸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理念,体验中华传统美德,真正意义的认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 个字”的要求,在传统佳节中传承文化。 

3.深入开展拥军活动 

双拥光荣传统,叙军民鱼水深情。节假日期间学校广泛深入开展一系列双拥慰问活动。“建军节”学校组织音乐教师到武警、驻地部队进行合唱教学,深受欢迎。每年春节期间学校组织师生拥军和慰问军、烈属活动。组织师生代表、文艺骨干参加拥军优属慰问活动,同时,也邀请武警官兵来校参与活动,为构建和谐校园和军民共建做出应有贡献。 

(四)军事化管理特色鲜明 

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以来,全体学生“穿军装、叠军被、唱军歌、说军语、站军姿、行军礼、铸军魂”俨然职业军人一般,行为习惯、纪律意识、意志品质、精神面貌等得到全面提升。 

在校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五个一”活动,即:每学年开学初参加一周军训,每学期有一周参加军事化实践周活动,每周三下午参加一小时军训,每周一参加一次集体升旗仪式,每天进行无间隙跑操。 

住校生每天按照起床号和就寝号起床和休息,起床后按内务要求整理内务,饭前排队,唱完《团结就是力量》后进入餐厅整齐跨立站好,等待管理教师吹就餐哨后开始就餐。学校的军事化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学校特色管理的一张名片,许多同学在毕业后凭借自己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走入军营。 

2019 年,我校被定位沧州市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我们充分认识到,加强国防教育,是巩固国防、抵御侵略的需要,是培养新世纪合格国防后备人才的需要。在和平的条件下,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国防教育,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案例二】 “理实一体化,分段式教学”成就健康守护

   ——沧州渤海中等专业学校重点建设护理专业典型案例

一、实施背景

沧州渤海中等专业学校护理专业是我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多年来,我校护理专业已向社会输送了不少毕业生,由于毕业生的素质好、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但是我们也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感觉到现有的课程体系与工作岗位能力对接不够、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有所差距、毕业生适应岗位的能力较慢、实践能力较差等。这就促使我们思考,要我们去改变,如何更好地实现校院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培养技能型的专业人才。

二、主要目标   

创新“理实一体化,分段式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双证的获取率与职业岗位的素养的认知、深化。改革课程体系,实施符合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特点的“案例教学”、“模拟临床教学”等教学方法,拟定校医共同参与的护理专业人才“两方三段四要素”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三、实施过程

1、调查分析,改革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

(1)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在校学生、老师、用人单位、毕业生以及实习医院的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分析理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社会对医护人员的要求,学生的社会适应时间,执业资格考试率等问题。

(2)改革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

经过调研,学校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对紧缺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护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教学计划、实训计划等进行研讨,制定出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优良品行、高尚的职业道德、熟练的实用型护理技能人才,校院共同参与,拟定从学生的文化理论素养、德育素养、护理职业意识与护理专业操作技能4个方面的“两方三段四要素”综合评价标准。

(3)督促改革模式的实施

通过组织教学大赛,促使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课堂生动化、形象化;同时结合市、省、技能大赛要求,鼓励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模拟临床教学法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并定期考核教师的教学成效,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鼓励老师们积极研究教学。

2、培养“双师型”教师,打造优秀团队

(1)培养优秀教学团队。每年选派专业教师参与、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新青年教师与转岗培训;安排专业教师进医院参加顶岗培训,力图打造一支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符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特点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2)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教学医院高素养护理人才,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及时引进前沿临床技术与理论,将医院搬进校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3、扩建实训基地,加强校医合作

(一)扩建校内实训室。完善校内相关实训设备,扩建护理实训室、填充基础实验室,打造集教学、教研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保障实践性教学计划的落实、提升职业素质培养和技能训练的成效。

(二)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与沧州市中心医院、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沧县医院等15家医院进行联合,作为学生校外综合实训基地,保证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的学习,实现校内实训项目与校外综合实习接轨。

(三)加强校企合作。我校与各合作医院护理专家、行家共同成立了护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医院向学校提供与临床发展相适应的操作规划、成功案例等,参与探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护理专业考核标准,保证护生能迅速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实现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四、案例成效

1、双师共管共评,提升教学质量

新的培养模式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进入医院进行见习与实习时属校院共同领导、共同管理,即学校专业老师、医院带教导师双师共同管理,让学生明确校园制度与医院工作制度的不同,提升了学生对于护理行业的认识,提高就业质量,让学生在就业之时,实现“零适应期”。

同时,建立 “两方三段四要素”的学生评价体系。在校教师与医院带教教师两方在学生在校理论学习、医院实习、回校职业塑性三个阶段从学生的文化理论素养、德育素养、护理职业意识与护理专业操作技能四个方面,采用“加强平时考核、弱化期末考试,突出分项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质、量评价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就业质量,实现学校、医院、学生的三赢局面。

2、提高学生专业业务能力,实现校院无缝对接

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等教学方法,营造真实的医院仿真的环境,采用仿真实习熟悉实践内容,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

依靠校企合作的平台采用“课间见习”、“毕业前综合实习”,将“课堂搬到医院”,在带教导师等指导下,学生进行见习、综合实习。学生在医院真实环境中实训学习,做到“实境训教”,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掌握专业技术的能力,缩短了社会适应时间,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的无缝对接,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教学模式。

3、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专业教师进医院参加顶岗培训,熟悉医院的各个工作岗位职责,了解本专业前沿的技能与知识、管理模式。与医院骨干、技术能手等联合促进本院护理团队的整体能力的提升,借此专业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升综合能力。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形成了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的良好氛围取得明显的教学成效。

五、条件保障

1、学校重视和支持,成就专业教学革新的实施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护理专业的建设,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力度,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改扩建2000平米的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拓展10家校外实训基地,给师生提供完备的实训场地;重视技能大赛,2020年组织、参与国家、省、市级护理技能大赛2次,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检验教学质量目的;重视教学方式和内容创新,提升教学质量;组织专业教师下医院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2、校院通力合作,保障专业建设顺利进行

校院通力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校院双方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组织专业建设研讨,对专业建设和医院对护理人才需求对接提出科学合理的指导意见,实现了专业的可续发展。校院互为实训基地的模式,是学校和医院之间存在更多的合作空间。医院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场所和指导,学校成为医院员工业务进修和继续教育的基地。校医之间共建实训基地,完善“实习生行为规范”、“实习生管理手册”、“教师回访制度”等规章制度。    

六、体会与思考

通过两年的建设,我校护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校院深度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专业建设中存在着束缚专业发展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改革和实施。

1、校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深度合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双方打破壁垒,实现人员正常交流合作。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学生实训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3、专业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和教科研水平有待提高,教研成绩应及时总结与推广。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2020年,学校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逐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任务艰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与建设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表现为缺少自己专职的、有充分影响力的知名教师,教师队伍和管理团队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还不能满足学校的实际需要。 

2、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强。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适应新常态的课程观,教学模式改革、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尚需进一步探索,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创业能力提升的有效机制还不完善。 

3、专业特色建设需要寻求突破。准确定位发展方向,形成特色链条,保持专业健康长久的发展,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和产学结合,集团化办学拓展发展的空间尚需加强。 

4、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因入学时文化底子差,学习能力不足,职业观念淡薄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学生还不能完全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缺乏吃苦耐劳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岗位稳定性不够。学生知识水平还不能适应更高层次教育的需要。 

5、学校主校区校舍尚需扩建。因学生入学量增大,住宿生增多,基础设施使用空间相对不足,不能很好满足报考我校学生的学习住宿需要,住宿和教学场地的空间不足已经影响了我们的招生,影响了我们学校发展步伐。所以,基础能力建设方面需要继续加强,部分专业实训设施建设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教学、实训以及比赛要求。 

6、学校精细化管理、内涵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学校规模的稳定,迅速提升学校“软实力”迫在眉睫,特别是提高现代管理水平、建设有效的制度体系、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等方面工作,需要继续探索,加快实施。 

(二)改进措施 

1、加大引进力度,彻底解决教师数量不足问题。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学校教师人才库,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参与和指导专业建设,聘用一批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指导,使兼职教师专家人才库的总人数达到15人以上,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30%以上,形成专兼职教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2、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创新实习形式,进一步完善“2+1”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培养形式,全面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积极推进中高职衔接“3+2”、单招、对口升学等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优势互补、衔接贯通的培养体系。 

3、深化校企合作与校际交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制度,以省内职教集团为载体,积极构建适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办学模式的教学运行机制,针对教学管理、人员管理、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共享、职工(教师)培训、顶岗实习等问题,共同协商制定行之有效的合作与管理制度,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办学经验,扩宽办学渠道,进一步完善好联合办学。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沧州渤海中等专业学校          沧州市第十届

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我校计算机系荣获市赛团体二等奖              沧州经济开发区消防宣传月

0317-3091668